公務員
事業(yè)單位
衛(wèi)生系統(tǒng)
教師招聘
社區(qū)招聘
國有企業(yè)
其他招聘
近日,有兩則關于彩禮的新聞引發(fā)熱議。一則是甘肅定西對彩禮“限高”半年多來,已有七成彩禮控制在5萬元以內,平均為4.9萬元,比行動前下降10.9%。另一則是江西樂平警方對外公布,網(wǎng)傳“88萬元彩禮逼死人”實為謠言,但當?shù)亟谡Σ渴鹜七M移風易俗鄉(xiāng)風文明三年專項行動,決心剎住“高價彩禮”歪風邪氣。
新聞一出,就有人發(fā)問:一紙禁令能否管住“高價彩禮”蔓延之風?顯然, 我們難以指望短時間的集中整治乃至一紙禁令能從根本上奏效,但這樣的新聞反復曝光,也顯示全社會合力遏制高價彩禮的急迫性。無獨有偶,2月13日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也要求扎實開展高價彩禮、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。
彩禮有其歷史淵源和風俗意義。古代婚姻重視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、明媒正娶,男女雙方結婚須經(jīng)過種種儀式。聘禮是表示男方誠意和禮數(shù)的方式之一,它雖附著于金錢之上,但不是一種金錢關系,核心是“禮”,而非“物”。
而近年來彩禮飽受詬病,則是因為其加上了“高價”兩個字作為前綴。翻看新聞:莆田彩禮普遍達78萬元、江西一銀行推出最高30萬元的“彩禮貸”“男子湊不夠50萬元彩禮,女友被家人強行拖走”……數(shù)額越來越大、要求越來越高,甚至有人稱“沒錢不配結婚”。
究其原因,彩禮在不少地方儼然成為衡量社會價值和聲望的標準與符號。這些年來,隨著市場化、商業(yè)化浪潮的涌動,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也逐漸滋生蔓延。于是,經(jīng)濟實力、身份地位等物質條件成了衡量個體價值、婚姻價值的工具,在“你攀我比”中,作為民俗的彩禮逐漸變了味,異化為一個家庭對外的“面子”,偏離了作為婚姻之“禮數(shù)”的初衷。
適度的彩禮是社會風俗,但高價彩禮卻是社會流毒。一方面,動輒幾十萬元的彩禮對于普通家庭而言是真切的經(jīng)濟壓力,有人因送出高價彩禮返貧致貧,有人因拿不出高價彩禮由愛生恨……另一方面,也有不少家庭打著彩禮的名頭,毫不避諱地索要高價彩禮,試圖以婚謀財。這種歪風邪氣有違婚姻本質,有違公序良俗。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。整治高價彩禮、推進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,而要以機制、人文、良俗軟硬結合,循序漸進,久久為功。
用好體制機制“硬抓手”?!按蹇创?,戶看戶,群眾看干部”,在農村,各級黨員干部的言行是引導老百姓抵制高價彩禮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不少地方在發(fā)動高價彩禮整治活動,整治要取得實效,關鍵是形成黨委領導、部門協(xié)同、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,特別是發(fā)動黨員干部起到帶頭示范作用,身體力行當好移風易俗宣傳員、引導者和排頭兵。
高價彩禮關乎鄉(xiāng)風民俗,要鏟除思想上的根子,更要靠“軟宣傳”。應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方式方法,開展各項倡導結婚零彩禮、少彩禮的宣傳活動,讓移風易俗成為風氣,讓老百姓打心眼里明白、認同彩禮是一種禮數(shù),而非一場交易。唯有以文化人、以柔克剛,才能逐步補上老百姓思想上被腐蝕的“蟲洞”,涵養(yǎng)正確的認知和社會氛圍。相信隨著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多元、公眾文明程度提升、精神涵養(yǎng)豐富,彩禮重回“禮”的本質只會是時間問題。